top of page

正念系列 (Mindfulness)

從Jon Kabat-Zinn說有關於正念(Mindfulness)的定義。他認為,「正念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,即有意識地覺察(On Purpose)、活在當下(In the Present Moment)及不做判斷(Nonjudgementally)」。

 

Jon Kabat-Zinn生於1944年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、麻塞諸賽州醫學院的榮譽醫學博士,也是禪修指導師、作家。1979年,卡巴金博士為麻州大學醫學院開設減壓診所,並設計了「正念減壓」課程(Mindfulness-Based Stress Reduction,MBSR),協助病人以正念禪修處理壓力、疼痛和疾病,獲得多方肯定。1995年,麻州大學再邀請卡巴金博士設立「正念醫療健康中心」。他開始進行關於身心互動療癒效能的研究與相關臨床應用,希望能藉此有效緩減慢性疼痛與壓力引起種種失調症狀。

 

正念意味著「有意識地覺察」。有時我們把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和「覺察」(Awareness)這兩個詞當作通用的。這並不是什麼好習慣。我也許覺察到自己有些急躁,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在有意識地覺察急躁。為了保持正念,我需要有意地覺察自己,而不是隱隱約約習慣性地覺察自己。例如,知道我們在吃東西,並不等於我們在吃的時候念念分明。

 

正念系列中,主要分為 「靜觀」模式和「動態」模式。「靜觀」以一般的「冥想」或「打坐」相似。「動態」是指在日常生活中,以當下中的專注及覺察進行修練。

 

如 Mindful Eating和Mindful Walking等。Mindful Eating 是指專注力用在整個吃的過程之中。在一餐中,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,對所升起覺受和念頭,都要有所覺察。Mindful Walking是指鍛煉有意識的行走,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每只在做出接觸和離開地面動作的腳上。

改變大腦工作坊

 

「改變大腦」是透個 Mindfulness (正念)中的黃金5步曲將一個人帶入穩定、輕鬆及正面的狀態。「正念」是指覺知,培育這種覺知,是透過持續且特定的觀照方式:有意識地、就在當下、且不帶批判。讓參加者可以平靜自己,在情緒控制上提升,並增強身心健康。
 
整個活動圍繞著5個修煉及互動遊戲的配合,讓參加者可以開開心心地完成一些簡單任務,並可在非課堂時間中也可以簡單地運用。

上課地點: Zoom 虛擬課室

課程費用: HK$300 

授課導師: Terence

報名或查詢電話: 60950126

報名或查詢電郵: smile@sunshine-positive.org

正念素養訓練(青少年版)

Mindfulness Accomplishment for Children and Youth
 

(即將推出)

透過正念的方法,訓練兒童及青少年的專注力、耐性、自我覺察、自我控制、創意發揮及增加好奇心。

 

由 Mindful School 編制的一套專為青少年的 Mindfulness 課程,再加上「正向心理學」的VIA 研究的 "Mindfulness-based Strengths Practice" 的介入,讓青少年認識及發揮自己的強勢品格等質外,還會配合其他同年齡群的同學,增加正面溝通能力。將整個人的正面素質提升到極點。

© 2022 by Terence Lam Sunshine Positive

bottom of page